作者: 許素銀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3-01-05 09:59
2022年,開發區法院秉持“人人都是營商環境,案案都是試金石”的工作理念,以司法服務大局為導向,以“更便捷”“更貼心”“更優質”的司法服務助力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。截至2022年11月底,審結涉企案件701件,平均審理周期縮短25天,執行到位金額超1021萬元。
一次庭審,
司法服務到“家門”
2022年7月13日,隨著法槌敲響,某建筑公司與某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開庭審理。
值得一提的是,該案的開庭地點設在魯西新區岳程辦事處的“e+智慧法庭”內。
“這兒有個法庭太好了,特別方便,我們公司就在附近,從公司走著過來也就10分鐘路程。”開庭前,原告代理人張某說。
“e+智慧法庭”自2022年5月創立以來,已經覆蓋丹陽、岳程、佃戶屯、陳集等4個街鎮,共設立17處,共計處理各類民商事案件1258件,調撤率87%。
2022年年初,開發區法院以制度建設為抓手,持續完善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體系。在細化落實《山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》《菏澤市2022年營商環境創新突破攻堅年實施方案》后,又出臺《菏澤經濟開發區人民法院關于進一步優化法治營商環境的實施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實施意見》),積極打造“1+3+N”大營商工作格局,推動營商訴求快速解決。
“1”即在院內設立營商工作室,由院領導組成營商工作專班,發揮“指揮中心”作用,“面對面”聽取營商訴求、主動征求意見建議、制定服務營商具體舉措等,推動各項服務措施落實落細。“3”即在重點企業、重大項目設立營商工作站發揮以點帶面的輻射作用;同步設立“e+智慧法庭”,就近審理涉企業案件;在訴訟服務中心設立工作站,直接推動接待、立案、信訪申訴升級服務。“N”即由營商工作站繼續向下延伸,把服務營商環境各項措施輻射至鄉鎮,努力實現企業需求在哪里,司法服務就跟進到哪里。
多點發力,
創新機制狠抓工作落實
2022年9月8日,某機械公司因租賃合同糾紛來到開發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,欲起訴某建筑公司,并提出財產保全申請。了解到雙方是合作多年的生意伙伴,立案庭工作人員依照《實施意見》相關要求,第一時間將情況上報給院營商工作室,商事審判團隊的法官及時聯系被告,詢問調解意愿,并得到肯定答復。
案件轉至該院特邀人民調解員手里,從長期合作伙伴到信任降至冰點,如何打破隔閡成為擺在他面前的一道難題。
為讓當事人省時省力,調解員不斷與雙方聯系溝通,一點點地增進企業的信任感。“你看,某建筑公司現在不光拖欠貨款,還拖欠工人工資,確實是遇到坎兒了,再僵持下去只會兩敗俱傷……”“某建筑公司的貨款也不能一直拖欠,人家也要經營,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錢,分批分期給呢?”一次次地協調,反復溝通解心結,在溫和耐心交流的同時,也著重向某機械公司闡明這一行為的法律后果,引導企業負責人換位思考,雙方當事人的態度逐漸緩和。
7天后,雙方終于達成調解協議,法院完成司法確認,為這起買賣合同糾紛案畫上了圓滿的句號。
案件調解過程中,既有為促成調解、幾個小時不停微信催促外地當事人遞交材料的書記員,也有認真填寫涉企案件生產經營影響評估表的執行法官,用心用情、用力用智,每一名干警都真正把營商環境建設工作裝在了心里、落在了實處。
該院先后制定《關于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為企業發展提供司法保障的實施意見》等制度性文件、方案15個。2022年7月,開發區法院召開全市首例破產重整案件債權人“云會議”,不斷推動破產案件辦理提質增效,服務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。暢通立案渠道,對涉企案件加掛綠色標簽,實現快立、快審、快執。開發區法院黨組書記、院長徐青峰及各位院領導分別帶隊深入企業走訪座談12次,受理營商訴求131件,訴求辦理速度大大提升。組織開展法律培訓、講座14次,努力增強企業負責人和職工的法律意識和法治素養。
創新機制強動力,狠抓落實見成效。助力構建形成省時、省力、省心的法治化營商環境,讓企業留得住、發展得好。實實在在為企業服務,持續提高企業的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,仍然是開發區法院下一步的工作重點。
記者 許素銀